闻登网

闻登网
闻登新闻综合门户网站!

许攸是故意求死吗(许攸为什么自己寻死)

更新时间:2022-08-04 19:16:09点击:

许攸死因浅探

摘 要:东汉末年谋士许攸在官渡之战提出了两条计谋,扭转了整个战局,后因持功自傲被杀,个人遭遇起伏较大,比较蹊跷引起了世人的关注。本文从许攸、曹操为人、性格和当时的历史形势入手,分析了导致许攸之死的起因、诱因和根本原因,通过分析许攸的素质、遭遇和性格特点得出三国时期谋士所需要素养。

关键词:三国演义;官渡之战;曹操;许攸


《三国演义》官渡之战中,许攸给袁绍和曹操都出了很绝妙的计策,袁绍刚愎自用,不用他的计策,而曹操用了他的计策,立马绝处逢生、反败为胜,创下了历史著名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官渡之战[1],真是令人拍案叫绝。但是战后许攸持功自傲,经常说话不注意分寸,最后当场把武将许褚惹恼,一刀杀了。看到这里大家心中不免疑惑,许攸为什么会作死呢?这不符合一个厉害谋士在我们心中一贯的形象,谋士在大家的印象里面都是非常聪明的,没有高情商、高智商,怎么能揣摩人心进而洞察军情呢?谋士应该是很懂得分寸、知道进退适度的,但是许攸为什么会到处大放厥词,那么鲁莽,招来杀身之祸。因此也有人说他是因为他的家人都被袁绍杀了所以故意求死,也有人说他怕被人说卖主求荣所以故意求死,到底是怎么回事。因此我专门在《三国志》《魏略》等正史里查了一下这个案子,我们先看许攸、曹操分别是怎么样的人。

一、谋士许攸

(一)谋废汉灵帝。《三国志》里面记载,许攸年轻的时候,他曾经跟冀州刺史王芬等人谋划把汉灵帝给废了,改立合肥侯为帝。当时他试图劝说曹操一起参加,但是曹操觉得他们不能成功拒绝了。年纪轻轻就敢图谋废帝,胆子够大,也说明他肯定不是安分守己的人,很想做一番事业。

(二)袁绍帐下谋士。密谋废帝失败后,他就去袁绍那做谋士,同年曹操在陈留起兵。在官渡之战的时候,他给袁绍出谋,建议部队去断曹操的粮路,但是袁绍对他有所怀疑,不用他的计谋。他家人因贪财犯法,被审配抓了,他很恼火,所以就临阵叛袁投曹。

(三)献计曹操赢官渡之战。官渡之战中,袁绍兵多粮足[2]。曹操兵少粮缺,曹操前面还败了几仗,龟缩在官渡营寨里,还挨袁绍搭土山往营寨射箭,挨压制得很惨。刚好这个时候许攸临阵叛敌,带着情报和他聪明的大脑,他就给曹操出了两条计谋,第一条是假冒袁军火烧乌巢,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给烧了,袁军大乱[3]。第二条是暗渡陈仓水淹冀州。这两条计谋基本上就把袁绍的基业给打没了,整个形势得以扭转,曹操的势力在北方得到了极大的扩张。

(四)居功自傲被杀。《三国演义》里面许攸惹恼许褚被当场杀了,这是小说人物角色艺术形象演义需要,所以看小说时不深入想的人觉得许攸祸从口出遇害,仔细斟酌的人觉得他自己在寻死。实际上史料《魏略》里记载是被曹操杀的。打大胜仗之后,他一天到晚居功自傲,每次在吃饭、喝酒的时候直呼曹操的小名:阿满,还说:没有我,你得不得冀州,大家都很诧异,只有曹操说:你说的对啊。有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,对左右说:“这家人没有我,进不得此门。”有人向曹操告发,于是许攸被收押,最终被曹操找了个借口杀了[4]。从《魏略》里看许攸没有演义里面的那般作死,没有逮个不讲理的武将激怒人家,但是确实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,被曹操深思熟虑的处死了。史料记载说明他确实还不具备作为一个高级谋士的全面素养。

二、欲得天下的曹操

(一)想成霸业。曹操世之奸雄,董卓掌权败坏朝纲,大家都在抹眼泪的时候,只有他站出来说:我去刺杀老贼,行刺失败,他跑到陈留起兵,第一站出来号召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。在实力还不是很强的时候抓住机会,挟天子以令诸侯。纵观曹操一生,志向远大,你看他的观沧海: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,气吞山河,他是想一统天下,成就霸业的人。

(二)对名声敏感。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,宦官就是太监里面当官的。不像袁绍,袁门是四世三公,名望很大,但曹操呢,太监后代,名声不太好听。东汉末年太监在政治上影响较大,但是名声往往被士族看不起,如:何进消灭十常侍。还有陈琳的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专门骂曹操“操赘阉遗丑,本无懿德。”他要想成霸业,首先在舆论上得要有一个很好的名声,称呼在古代也是体现上下级进而影响执行力的一种礼制,比如刘备就经常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、孝景帝玄孙。所以曹操对自己的名声是很敏感的。

(三)生性多疑。曹操刺杀董卓不成,逃跑路上因多疑杀了吕伯奢一家。还有曹操假装做梦杀了近侍,后面又猜忌而杀死杨修,不信华佗的医术而杀了华佗。曹操生性多疑,换种说法也可以说是思考周祥,但是没有小心求证,所以留下了他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: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[5],这句话是他一生乃至几千年来的重要污点。

(四)求才若渴。典韦为他战死,他悲痛不已、痛哭流涕。为了让关羽加入他的阵营,他想尽了办法,把最喜爱的赤兔马都送给了关羽。张辽、张郃都是跟他打过几仗才投降到他那里,他一样重用。陈琳为袁绍写的文章,骂曹操骂得很厉害,袁绍败后,他一样用陈琳。他发过两道《求贤令》,更是明确的提出了任人唯才是举的想法。

(五)不拘小节。同时他是不拘小节的人,比如许攸过来投靠那天晚上,曹操着急打赤脚出来迎接许攸。只要是不影响他霸业的人或事,他是无所谓的,比如张绣、贾诩,前面假装投降,打了他一轮落荒而逃,但是后面真投降了,曹操也没记仇,还是接受了张绣、贾诩的投降。

曹操历史上留下的记录较多,能总结出来的特点较多,比如好兵法、胸有谋略,割发代首、严明纪律等等,曹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,如果要总结起来需要的篇幅将比较大,总之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成就他的霸业而做的。


三、许攸死因分析

(一)曹操要维护名誉的威严。同样是谋士,为什么贾诩投降没事,还得重用,为什么许攸就得死呢?我们来分析一下曹操,他是怎么想的?许攸持功自傲,以为自己跟曹操打小认识,说话没有分寸,不在意礼节,每次酒桌上都直呼曹操小名。出邺城东门时,他又对左右说:“这家人没有我,进不得此门。”这种背后说人坏话就比当面更令人恼火,可能他以为这个话曹操听不到,但这种说别人坏话的一般都是传得最快的,只要你背后说人家坏话,很容易就传到人家的耳朵里。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不在少数,想看别人笑话的比比皆是。这种没有分寸的话,破坏了曹操的威严,进而会破坏他的霸业,这跟打下曹操的一座城池危害更大。曹操所谓的不羁小节就是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,不影响他的霸业的情况下,他根本没空理会这些小节,但是这个小节影响到他的霸业的话,那他肯定是要制止,所以他把许攸关押起来了。

(二)许攸得不到重用。当时曹操手下的谋士也很多,比如说郭嘉、贾诩、荀彧、程昱都非常的厉害、非常牛逼的谋士。比如郭嘉提出了操有十胜、绍有十败,这种战略意义上的思想,曹操才有决心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开战的。许攸虽然在官渡之战的战术上发挥了重大作用,但是曹操阵营里面能人太多,而且是跟曹操历经患难比较久,在打败袁绍之后,许攸并不能得到非常特别的重用,这与许攸心理预期不符。

(三)防许攸叛变。在东汉末年的某个夜晚,曹操躺在床上心里在复盘着这些人和事时,应该想过许攸在得不到重用的情况下,又觉得自己功劳最大,他会不会又跟在袁绍那里一样,关键时刻又背叛曹操跑到孙权那里去卖情报呢?许攸是一个很聪明的谋士,又掌握着曹操军队的情报。他又曾经有过两次背叛的历史记录:第一次是造反谋划废汉灵帝未成;第二次是背叛袁绍。出言不逊可能仅挨关押,而防许攸因不得重用而背叛,这点才是致其死命的根本原因。

四、总结

(一)贪财犯法是弱点。从许攸家人因贪财犯法这事看,许攸本人应该也是贪财的,在古代一家主要依赖家长,以家长的行事原则行事。至少许攸管教自己的家人不严,许攸家人被审配逮捕,这也可能是导致袁绍对他怀疑,进而不用他计谋的原因,这是他死的起因。

(二)没有换位思考是硬伤。厉害的谋士都会换位思考,更会捭阖之术,大部分时间是闭嘴的,等别人说话,获取情报,等情报获取足够了,只需三言两语即可说服别人,话不在多、不在滔滔不绝,更不能说话没有分寸。许攸比较自我、个性较强,恃才傲物,缺少了换位思考的动力和能力。所以不注意礼节,口无遮拦,损害曹操个人威望,惹恼曹操,把他关押起来,这是他死的诱因。

(三)高估了自己,也高估了别人。许攸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与功劳,认为自己当时在曹营已经是无人能比了。也高估了曹操的为人,也高估了自己与曹操的关系,认为自己从小与曹操认识,又立了大功,曹操应该是求才若渴,应该礼贤下士,不会害他的。

(四)不该问的不要问。许攸投曹操的时候,他就问曹操军粮还有多少,曹操说还够吃一年吧。许攸说我诚心来投你,你不说实话。然后曹操又说能吃半年,后面许攸还是说你还是说假话。然后曹操又说三个月,许攸说你这个都不跟我老实交代,那我就干脆就走了得了。后面曹操才说只够吃一个月了。作为军事主帅,隐藏一些军事机密,这个是无可厚非的,但是许攸就一定要逼着让曹操全部都说出来,想先给他镇住,以后在曹操阵营得到更多发言权,但是生性多疑的曹操不吃这一套,曹操是那种就算翻车也要自己把住方向盘的人,不轻易把方向盘给别人握。

(五)忠诚不足是致命伤。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曾经感叹说,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,如果袁绍会用人,我怎么可能打得过他呢?曹操多次表扬忠义之士,他也重视自己阵营里面真正忠诚的人,因为战场上的背叛对部队来说是致命的。徐庶被曹操骗过去后,终生不为曹操谋一计,但是曹操也没有杀他,因为徐庶没有像许攸这样,一恼火就会背叛投敌。因此忠诚不足才是许攸的致命伤,这是他死的根本原因。

从许攸的事件来看,在三国时期谋士很重要,一个好的计策可以起死回生、让事物按更好的方向发展。可惜许攸没有具备当三国时期谋士的全面素养,内心也不知足,这样的许攸碰上了这个时期的曹操,因此人生大起大落。从许攸的死也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统治者不用严格守法,对人生杀由性,许攸作为一个偏才,怀才而死,这是许攸的不幸,也是封建社会的悲哀。金无赤足、人无完人,每一个人的际遇不一样,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全才,让偏才在社会上也能发扬光大,才能使社会更加繁荣。


参考文献:

[1]杭起义.《曹刿论战》教学设计[J].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集团,2018,(6):P32-P34

[2]闫喜琴.官渡之战曹军参战人数是三四万人吗[J].兰台世界,2011,(9):P25-P26

[3]李品武.中国通史 第一卷[M].吉林大学出版社,2009.04

[4]董巧.浅析荀攸的为人处世之道[J].考试周刊,2012,(81):P17-P18

[5]陈寿.三国志[M].吉林出版集团,2014.11

[6]鱼豢.魏略[M]

作者简介:农忠海(1982-),男,壮族,广西大新人,广西警察学院档案馆馆长、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,高级工程师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士,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,研究方向:大数据、公共管理。

(如果大家觉得还可以,麻烦点赞、转发、关注,下一篇准备写《郭嘉》,可能篇幅会比许攸大很多)